80-90(10/25)
误。他也珍惜每一次能够获得清洁的热水洗漱的机会,从未如此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,连之前偶尔偷懒的早晚刷牙都再也不敢少刷一次,生怕自己的牙会变成同屋老乡那样,挤挤挨挨还黄得明显。
谭桂香给他寄了信,说郭大爷有对象了还相亲,闹得厂里又是风言风语,估计今年之内不太好操作回城的事。
而郑海萍也回了信,说是上面正在看他们这些知青的情况,之后肯定还有第二批、第三批集体下乡。让他稍安勿躁,争取在生产队里多表现,要是能进生产队领导小组,那是最好。
哈,这个领导小组魏爱军确实是进了,但他是小组专用打杂人员。
除了保管员能随时给他派活儿,记分员也能让他帮忙盯人,妇女主任可以让他帮忙镇场子,会计和出纳可以让他帮忙给钢笔灌墨水。
因为他什么农活都不太干得了,但还占队里的口粮,生产队长也是想了不少办法才给他安排上活儿。
如果真在这里白吃白喝,只怕这生产队二百多号同姓的人,能直接把他给吃了,还能埋山里假装野兽干的。
当然,这只是魏爱军自己的猜想,不能当真。
他倒是想出钱,甚至也跟着一起去赶过集,但他住在人家屋里,真买了东西也不能不分,真要分多了他也不愿意。这一个大家庭就是十几口人,他自己只有一个,买了东西怎么处理,还真说不清楚。
不过,乡下的好处就是许多东西自己产自己用,不像城里的供应卡得死紧。
比如这里就能自己榨油,自己种的有棉花,还有自己种的大米。这些东西除了赶集的时候去跟别人换点钱换点其他东西,也能稍微改善下生活。
附近还有条河,从河里捞点小鱼吃吃,大家也不怎么在意。但大鱼不行,肯定是集体财产。
魏爱军求着狗娃帮他捞鱼吃,结果那么几条鱼处理了好半天,还有一大堆的刺。
魏爱军打小就爱吃鱼,但之前吃的次数真不算多,也没吃过这么小的,就险些被鱼刺送走,还是狗蛋紧急把赤脚医生叫来了才给他治好。
他每天只能靠想象着二哥的苦日子才能熬下来,而每熬过一天,他打算给家里和干妈写的诉苦信,又会多一些新素材。
一个夏天过去,魏爱军已经黑得跟狗娃如出一辙,只有一口牙还泛着白光。
至于同村的小姑娘们有没有看上这个知青,额,那还真差点有。
但小姑娘们只是年纪小,见的人少,也不是傻子。
能被家里弄来下乡的人,本来就不受宠爱。魏爱军秉持着财不外露,也看不出来家底有多厚,只能看出人矫情,什么生活习惯都跟她们不一样。
干活那是倒数第一,吃饭那是别人不敢称第二,既没有隔壁生产队的青年淳朴,也没有队里会计、队长他们那种担当。
刚来的时候还有一个长得好、长得白的优点,现在呢,也就那一口牙是个白的。
也不说这人结婚年纪到没到吧,就这么个条件,真是谁嫁谁活该。
都不用做什么跟了他就能一起当城里人的美梦,还没等回城两个人就一起饿死了。
魏爱军从头到尾都不知道暗中还有这么多对他的议论,毕竟混了一个多月他也只能听懂一部分常用词,稍微拐几个弯,那就跟学外语一样,啥都不知道。
而郑海萍终于回应了他的诉苦卖惨,让他想办法近期回
城,现在管控稍有些放松。只不过,为了能让队里放人,还是拿生病当借口比较好。
曾经被队里赤脚医生飞速救下的魏爱军有些迟疑。